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并公布了722名候选人,黄伯云院士正是其中之一。

       黄伯云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留学归国人员,他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为我国粉末冶金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家国梦,中国梦

       1945年11月,黄伯云院士出生在湖南益阳南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他就有着一个科学家的梦。带着对科学家的向往,他考上了当时被称为亚洲最好的矿冶学府——中南矿冶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在中南矿冶学院新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国家决定派遣大批优秀人才赴外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黄伯云院士也是这一温暖“春风”的受益者。当时,他参加了出国人员考试,并以学校参考人员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冶金部出国访问学者。

黄伯云院士出国临行前与家人合影

       1980年,怀着极度的兴奋和好奇的黄伯云院士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开启了他8年留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8年留学期间,他获得过全额奖学金,发表过十多篇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以卓越的学术科研实力在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有美国公司曾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年薪10万美元和全家“绿卡”的优厚待遇。

       但黄伯云院士并没有留在国外,而是毅然带着家人回到了中南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归国留学人员。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回国之后,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无怨无悔,始终认为 “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

敢创新,敢冒险

       在中国落后的科研基础上,黄伯云院士成功主持完成了“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制动材料”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紧接着,他又投入了高性能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

       飞机的发明与生产使人类真正突破了“海陆空”的限制,极大扩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而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当时,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色的金子”。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等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并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而我国只能全部依赖进口,且受制于人。

       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决定攻克这一难题。于是,黄伯云院士等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了课题组。当时长沙正处于夏天,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没有空调的实验室就像一个大蒸笼。不过,酷暑没有打倒科学家们的信心,他们舍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就在这酷暑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当时,世界上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设备简单,但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相比之下,热梯度炉更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但这一技术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面对这一问题,作为项目主帅的黄伯云院士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为了国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2002年,在团队成员们齐心合力下,终于攻克了制备技术,从艰难和困境中挣扎着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这也使中国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自主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

三要快,两不急

       如今,这位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科学家今年已经70多岁了,除了出差的日子,他的办公室每晚11点以前,总是亮着灯,春节也不例外。黄伯云院士总说,“国家还有很多项目没有完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时间不够啊。”

       多年来,黄伯云院士身边的同事都非常清楚他的“惜时如金”,他们知道,黄伯云院士有“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以走路为例,不少学生表示,黄院士走起路来,一般人还真跟不上。

       与“三快”相比较的,还有“两不急”:开会不急、赶飞机不急。比如,通知8点开会,绝对只提前一两分钟到;如果是9点钟的飞机,总是让人先办好登机手续,在关闸的最后一分钟赶到。或许,这“三快两不急”并不能节约很多时间,但却是黄伯云院士向时间表明自己人生态度的象征。

       回首过去,黄伯云院士为国家大飞机工程、航空武器装备,以及航天工业提供了多种高性能关键材料,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了贡献;培养了一批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在内的创新领军人才;领导创建了轻质高强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平台。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却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每完成一次梦想,把它们照进现实,就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黄伯云院士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