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渐消,初秋已到,然而钢价的涨势却依然如初。对此,人们不禁发问:钢价上涨是何原因?未来还会继续涨吗?对此行情需如何应对?
钢价上涨不是“昙花一现”
2018年的夏天一如既往的炎热,然而今夏的钢材价格却一反常态地持续上涨。其实,不只是钢材,连用于生产钢材的半成品钢坯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这不禁让之前预言钢价上涨只是“昙花一现”的人们大吃一惊。
据统计,在今年6月底,超过70%的从业者认为钢价在7月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其理由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7月高温天气影响施工,以及台风天气影响需求等等。这些市场流传的消息面因素似乎都预示着钢价的下跌走势,然而,事实却证明大多数人的预测是错误的。看来,这次的“昙花”,貌似开得有些久了。
据了解,目前螺纹钢现货价格涨至4500元/吨,期货已也长出6年来的新高。截至8月21日,全国25个主要城市均价4637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价格上涨22元/吨;4.75热轧板卷全国均价4417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5元/吨,且涨势有增无减。
一涨再涨是何原因?
未来还会继续涨吗?
钢价走势的反常令人诧异,那么本轮钢价究竟为何上涨,其内在逻辑又是什么?
首先,环保的加码无疑是多数人认为的钢价上涨的第一因素。从本月中旬开始唐山、武安地区烧结、竖炉因环保加码全停,到27日开始唐山地区烧结、竖炉继续全停,持续大半个月的环保限产较大程度抬高了高炉炼钢成本,从而给钢坯的正常供应及调坯轧材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但是,环保政策年年有,环保力度年年加大,为何到今年钢价才出现反常呢?其实,从表面上看,虽然环保限产对钢材影响颇深,但实际上钢价涨跌仍然遵循供需基本面变化。从6月至7月上旬,中钢协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量一直呈现上涨趋势,而从库存统计来看,五大钢材品种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在近几周却呈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钢需求不降反升是钢价上涨的又一主因。
其次,原料价格上涨助推成品材价格上涨。近期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铁矿进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内铁矿价格。截止7月30日,MyIpic铁矿石绝对价格指数涨幅达5.12%;MyIpic铁矿石绝对价格指数涨幅达2.93%。废钢方面,截止7月30日,MySSpic废钢绝对价格指数涨幅为3.44%。可见,作为粗钢的主要原料,废钢、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为钢价上涨提供了基础支撑。
最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频繁推出,基建投资步伐或将加快,价格上涨或是对需求预期提前释放。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一方面,央行在今年前七个月共释放流动性资金3.86万亿元,这实属罕见;另一方面,我国多省投资计划仍在发布当中,并以关乎民生的基础建设为主,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速度也将加快。
面对现状,许多人不禁发问:未来钢价还会涨吗?对于这个问题,吸取之前的教训,业内人士只“留有余地”地表示很难再涨。“4500元/吨左右的钢材价格,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继续上涨,不仅缺乏基本面的配合,而且下游也难以承受钢材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如此行情,如何应对?
理性看来,近段时间的钢价上涨应属行业运行回归合理区间后出现的正常波动。首先,从大方向上看,钢价上涨有助于钢铁业长远发展,这也正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所在。2012年前后,钢铁业逐步陷入产能过剩、持续低迷的境地。2016年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压减产能、坚决清理“地条钢”,最终使全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供需关系显著好转。
其次,在下游行业的压力上,市场价格的波动本应纳入企业的成本考量,产业链间的成本传导、冷热不均也是正常现象。同时,在较大的压力下,企业或会遵循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进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钢价的上涨,各企业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有效应对。
一方面,钢铁企业应当保持清醒,防止“头脑过热”。市场回暖确实是钢铁业的“春天”,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抑制住扩产能的冲动、把握好产量增加的节奏,避免重蹈产能过剩的覆辙。同时也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查漏补缺,研究绿色创新技术,为未来发展增加动力。
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要保持警惕,防止“涨势过猛”。当前的钢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保限产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随着取暖季的临近,限产力度可能加大。对此,有关方面应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环境下,具体问题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避免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外部影响。
去产能的成果来之不易,希望各方共同努力,让钢铁业真正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注:本文部分资料与观点来源于人民日报、现代物流报钢铁版
采编/谢乐乐
推荐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