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威国际集团实现营业额逾5200亿元,位列2019年世界500强第119名。对于这个全球铜业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企业来说,其创始人王文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王文银,安徽安庆人,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王文银以650.5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21位,远超雷军、李彦宏、刘强东等。作为全球富豪榜上的常客,王文银认为,“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都是一个“疯子”,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白手起家,十元闯深圳

        与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王文银的财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挣来的。1968年,王文银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小乡村,他家祖上三辈都是农民,家境贫寒。王文银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猪草喂猪,周末下地帮父母插秧,种土豆,栽红薯。他明白知识是唯一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拼命学习,并如愿在1989年考上了南京大学。

        毕业后,王文银被分配到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每个月工资400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上海市平均工资的2倍。然而,王文银的骨子里充满冒险精神,1992年,不安现状的他毅然辞职,南下打工。到了深圳,他身上只剩下10块钱。

         因为大学专业是天文学,找不到对口工作,王文银索性拿出高中毕业证,进入一家生产电线插头的香港企业,当了一名仓库搬运工。为了给事业打好基石,他勤奋刻苦,背下了几千种物料的编码,一年内连升7级,成为总经理助理。随后,王文银又被日本日立公司挖走,也正是在这家公司,王文银积攒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万。

        给别人打工不是王文银的目标,完成了初始资金积累后,王文银便开始自己创业。1995年,王文银创立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从熟悉的行当干起,专做电源线买卖。王文银的前老板曾这样评价他:大部分人营销时是撞墙立刻回头,而王文银如果撞到了墙,肯定会在墙上打个洞,然后将洞扩展成一扇门。

三次豪赌,成就“世界铜王”

        真正让企业实现质的飞跃,是王文银的三次豪赌。与王文银有过接触的人,对他的评价多是“狂人”、“疯子”。王文银就像一个天生的赌徒,每逢经济形势下行,所有资本恐惧地逃离时,他便开始押下重注,逆流而上,精准抄底。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呼啸而至,社会经济萧条,企业纷纷缩紧银根。但是,王文银却在危机中看到了转机,认为这是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他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进100台设备,大幅度提高企业产能,客户纷至沓来。经济复苏后,电源线市场需求旺盛,快人一步的王文银赚得盆满钵满,名声大振。1999年,他旗下的几家工厂总资产已经超过10亿元。也是在这一年,正威国际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到了2003年,正威集团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2003年,“非典”肆虐,资本快速逃离,矿产资源价格跌入谷底。在此之前,正威做电源插头基本是“看天吃饭”,能不能赚钱要看上游铜材等原料价格。王文银决定趁机买矿,自己做“庄家”。尽管遭到众人反对、合伙人撤资的威胁,他依然坚持在全球范围内并购了储量300多万吨的矿产资源,还以5000万的低价拿下了深圳30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成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非典过后,王文银手中的铜矿价值翻了几倍,正威也顺势打通了“采矿-冶炼-加工”的全产业链,产值迅速突破百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大地,铜价暴跌,王文银再次果断出击,“赌”了一把更大的。他大举扩张,并购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几十万吨现货铜,并且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令人瞠目。这一次,王文银又成功了,市场回暖后,正威迅猛发展,年营收屡创新高。

        曾有人问王文银:“你为什么敢下如此重注?为何每次都能押宝成功?”对此,王文银的回答是:“企业家中能够把握趋势的人有 70%,能够把握趋势变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与其说王文银是一个“赌徒”,不如说,他是一个善于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

        而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王文银的总结也足够深刻:“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别人能做的事情,我绝对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