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对40位“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30位“杰出工程师青年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杰出工程师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设立并承办,是目前涵盖领域最广、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技术人员奖项。在这70位获奖者中,矿冶人可是占据了重要地位。


  “杰出工程师奖”中的矿冶人


于斌

于斌,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是我国知名的采矿工程科技专家。1982年从阜新矿院采煤工程专业毕业以来,他一直在煤炭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是20m特厚煤层一次开采技术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在坚硬顶板大空间远近场协同预控、以及基于岩层运动的致灾机理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性的成果,实现了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的突破。

 

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授权发明专利26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1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21篇)。

文光才

文光才,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现担任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专家,兼任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安全生产科学院院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及装备等,现为我国矿井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煤层气开发及利用学科带头人,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等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刘正东

刘正东,钢铁材料与冶金工程专家。199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2001年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超超临界火电站、核电站和核动力工程用钢及其工程应用研发。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5月30日,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曲胜利

      曲胜利,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历任原牟平县黄金冶炼厂车间主任、公司企管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调度室主任,现任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部书记、总裁。参与提金尾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氧气底吹炼铜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稀贵金属综合回收技术改造项目、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改造项目、冶炼烟气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湿法黄金冶炼废渣无害化处理项目等十多个项目的设计及组织建设,工程建设经验丰富。

许晓红

       许晓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研究成果在兴澄特殊钢生产的炼钢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材料夹杂物方面,运用纯净钢冶炼与现代化炼钢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使兴澄特钢轴承钢、齿轮钢等高疲劳寿命要求的特钢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材料夹杂物、可塑性进行研究,使钢帘线通过钢坯轧制、拉丝达到Φ0.11mm以下的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日本与德国长期以来在高档帘线与气门弹簧钢领域的垄断,使钢的纯净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领衔研发的大规格高合金连铸圆坯成为世界首创。

李红卫

      李红卫,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负责了“稀土萃取两相物在电场作用下的传质过程研究” 、“钕铁硼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关键装备国产化”、“大直径、高性能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研制”等15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项目。

李红霞

       李红霞,博士,教授级高工,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院长,北京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政府津贴专家,在功能、节能耐火材料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耐火材料高温模拟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和先进耐火材料的研发,以及结构陶瓷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先后主持国家 863、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产业化项目、创新能力建设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20 余项。

李宗杰

        李宗杰,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首席专家,中国石化物探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自1995年硕士毕业到新疆工作以来,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生产科研一线从事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已经23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石油物探工作经验,地质与物探相融合,作为主要完成人带领研究团队形成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新疆第一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中石化杰出青年、新疆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等。

沈存利,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从事地质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和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特别是2001年师从翟裕生院士以来,对自治区有色金属区域成矿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学术论文23篇,第一作者12篇(EI1,核心期刊4篇)。领导完成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200余项,先后主持发现和评价大中小型矿床20余处。

沈政昌

       沈政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我国浮选装备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矿物加工设备研究及工程转化,在浮选设备通用化、多样化、系列化和利用综合力场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建和完善了我国新的浮选装备体系,在我国浮选设备大型化、带动浮选工艺变革、拓展浮选应用领域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二项,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

邱显扬

         邱显扬,广东省科学院教授级高工。我国共伴生矿床资源约占已探明总储量80%。稀有、贵金属几乎产于共伴生多金属矿,与矿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资源禀赋差、难选冶程度高、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等严重制约发展问题。实现共伴生矿资源化、高效化、绿色化利用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被推荐人一直围绕共伴生稀贵金属矿综合回收系统难题,致力于绿色高效分选原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均排名1);授权发明专利27件;专著1部。

胡长华,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我国矿井向着深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矿井提升容器是输送煤炭、人员、设备和物料的关键装备。针对国产提升容器无法满足我国深部矿井年产千万吨运输能力的需求,胡长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经20余年科技攻关,突破了大型提升容器及其安全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打破了国际著名煤机装备公司瑞典ABB、德国SIMAG的技术垄断地位,使得我国大型提升容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满足了千万吨级矿井提升运输的需求,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杰出工程师青年奖”中的矿冶人


丁正江

      丁正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丁正江提出并论证了胶东主要存在3期斑岩成矿作用的新认识;提出胶东地区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的新方案,系统研究并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提出胶东地区成矿作用受断裂构造成矿系统和斑岩成矿系统两大成矿系统控制的认识,新发现国内首例钾长花岗岩中的羟硅铍石型铍矿床、胶东首例锑金矿点;发现新类型——含金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1处,论证了胶东首例卡林型金矿,为该区找矿开阔了思路,拓展了空间。

王宝冬

        王宝冬,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大气环境部门经理,教授级高工。从事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粉煤灰利用和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研发和商业化。曾主持十余项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及工业研发项目。其开发的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地域覆盖率超过30%,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在英国工作期间,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出大规模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能耗降低30%。主持设计了世界第一台全流程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测试平台,该装置一次试车成功,连续运行超过1000小时。

包汉生

      包汉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年开始从事耐热钢及耐热合金的研究工作。在先进马氏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的成分设计、高性能锅炉管的制造工艺技术和600℃超超电站关键锅炉管的国产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国产高端锅炉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长期市场垄断。2013年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何金江

       何金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市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用高纯薄膜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和作为骨干参加了国家科研项目20余项。在高纯金属/合金/化合物材料的微观组织控制、连接及成型加工等方面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技术成果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和太阳能等领域。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各1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7项,3项获技术标准优秀奖。

张佩

      张佩,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科长,教授级高工。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8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公司重大科技奖6项。申请国家专利61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姜业欣,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近年来先后参与了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等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研发的《5mm细径高齿内螺纹铜管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和《高耐蚀铝黄铜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精度紫铜薄软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精度压延铜箔生产新技术》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弹耐蚀稀土铝黄铜带材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潘俊锋

      潘俊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专注于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主要从事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矿井岩层控制及安全高效开采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 称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青年奖。

采编 | 邱丹丹

推荐阅读

又有七个矿产三率指标公布!矿山人必看!

全国首创!钢铁产业智能化实现里程碑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