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6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然而,此前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较低,市场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此次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丰富参与主体,提升市场活力。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我国除火电行业外的高排放行业,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将这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而且有利于以市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也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为确保扩围工作的顺利推进,生态环境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2023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组织近60家单位积极参与扩围专项研究工作,夯实了扩围的数据基础、制度基础和硬件基础。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及时吸收各方意见并做好沟通说明。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编制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并对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功能进行了升级改造,保障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配额分配、配额清缴、市场交易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对于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比较关心的配额分配问题,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其中,2024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获得的配额量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所有企业均无配额缺口,无需支付履约成本。2025和2026年度各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平衡,将所有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2027年以后,将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并逐步适度收紧,推动三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