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铁山矿位于祁连山南山山脉中段,距离嘉峪关市 78 公里,是我国唯一高海拔、高山型井下矿山,主要由桦树沟矿区和黑沟矿区组成。孕育酒钢的镜铁山矿,被誉为祁连山的明珠、酒钢的摇篮。

大力探矿 拉开序幕

       建国初期,祖国地大物博但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重工业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为了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贫困帽子,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东北、华北为保证重工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钢铁基地。然而,唯独缺乏大型铁矿的西北地区没有一个钢铁基地。

       为此,中央责成西北局大力开展勘探工作。1955年4月28日,西北地质局645队成立。1955年8月27日,经当地藏民柴昂阿莱什登报矿,地质队员们发现了头道沟铁矿露头,29日他们找到了头道沟第一个大矿体。地质部地矿司、西北地质局的有关领导以及甘肃省委副书记高健君等,先后赶至头道沟。高健君当即提议,那一带取名镜铁山,镜铁山由此得名。

藏族同胞为地质队员报矿

       1955年10月23日,西北地质局645队2分队在嘉峪关南78公里发现了赤红色的大型菱铁矿。因该地河畔有白桦树,故而这一矿区取名“桦树沟矿”。桦树沟矿体由于受褶皱作用,反复出露,从外观看几乎是一座铁山。巨厚的铁矿层就像是一条蟒蛇,在山间盘绕。因为新发现的矿区山色黝黑,就取名黑山,黑山铁矿就有了名字。桦树沟铁矿与黑沟铁矿,隔河相望,相距2.3公里,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探矿的地质队员

       此时,镜铁山地区真正的地质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新发现的桦树沟、黑沟铁矿只露了个头,它们的身子绝大部分埋在深深的地层里,埋得有多深?矿石品位怎么样?能不能炼出铁来?谁都还说不上。除了头道沟铁矿、桦树沟和黑沟铁矿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矿?

       在天寒地冻的艰苦条件下,地质队员们完成了桦树沟矿区、黑沟矿区、头道沟矿区等的检查评价。1956年3月,他们编写了《肃南镜铁山铁矿检查报告》。第一次描述了桦树沟、黑沟、头道沟矿区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并计算了桦树沟矿区东段、头道沟矿区铁矿远景储量。

       报告结论指出:“镜铁山铁矿经过初步检查,已确定其为规模巨大之铁矿。在进行勘探设计之先,桦树沟矿区的构造问题,尚作进一步的检查。镜铁山外围尚须进行较大面积的路线普查,以期找到更多的铁矿,与此同时应注意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辅助原料的寻找。”就是这样的发现,使得西北终于结束了没有大型铁矿的历史。

“钢城的开路先锋”纪念碑

       从此,皑皑祁连,茫茫戈壁,拉开了酒钢创业建设的序幕……

艰难谋生 孕育精神

       1958年,酒钢成立,在酒钢建设初期,镜铁山矿因其特有的环境条件成为酒钢艰苦中的艰苦单位。

       镜铁山工人们在同艰苦恶劣的环境与条件的抗争奋斗中,不仅为酒钢提供了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而且孕育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 “铁山精神”。从酒钢建设的“三上三下”到成为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铁山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酒钢人。1985年,“铁山精神”被酒钢公司和公司党委确定为酒钢企业精神。1997 年,“铁山精神”被原冶金部确定为行业六大精神之一。

1965年的镜铁山矿

       酒钢之所以以“铁山精神”为企业精神,在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酒钢尚属艰难爬坡的阶段,镜铁山工人们在“迈步走段路,无病气喘喘,狂风卷石沙,六月雪绵绵”的环境中,创造出了6项指标居国内同类矿山第一的骄人业绩。改革开放初期,镜铁山矿率先在全公司实行吨矿工资含量包干,成为酒钢改革的先行者。在陡峭如削的祁连山,创造了多项叫响全国的采矿技术成果,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魅力。

70年代1号高炉出铁

       随后的30多年中,镜铁山矿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完成桦树沟矿区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黑沟矿区并投产,矿山面貌发生巨变。2009年,镜铁山矿铁矿石输出总量突破600万吨大关;全矿铁矿石输出总量、镜铁山矿区输出量创历史新高;掘采比等7项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同类矿山领先水平。

       2015年,镜铁山矿自产铁矿石超额完成计划,其中桦树沟矿区完成484万吨,黑沟矿区完成474万吨,两矿区生产及输出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完成矿石输出量1049万吨,其中,自产矿石输出达到958万吨,创建矿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从1970年投产出矿,镜铁山矿40多年来已向酒钢累计输出铁矿石1.1亿吨,成为酒钢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

       现今的铁山展览馆,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展示了铁山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心血和情感、勇气和智慧,践行“铁山精神”的感人事迹,真实地再现了镜铁山矿建矿以来的艰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