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谢尔盖耶夫在东方经济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和俄罗斯将对世界海洋的可燃冰矿床进行联合研究。
谢尔盖耶夫说:“中国有意探寻可燃冰矿床,传统上这一领域是俄罗斯的强项。近来,可燃冰对地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减少,可燃冰挥发出的甲烷越来越多。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挥发足以制造温室效应并导致永久冻土层的进一步减少。中国科学家对此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可以探寻矿床,而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可燃冰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可燃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然气水合物,是指由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与水形成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多以固态等形式赋存于海底沉积物或陆上冻土区岩石的裂隙、孔隙中。从外形上看上去,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这时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不像一般的化石燃料,它燃烧主要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清洁能源。每立方米的可燃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1.43倍,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中国海域可燃冰资源量大,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其开发利用将为国家能源资源保障提供新的方向,降低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可燃列为新矿种,成为中国第173个矿种。
燃烧的可燃冰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资源国都将可燃冰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轮的可燃冰勘查开采热潮中,美、日、印、德等国纷纷将可燃冰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纳入其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2017年5月,中国成功实施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此次试采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30.9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但试采成功只是第一步,实现可燃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未来可燃冰开发道路依旧漫长,保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基础数据研究都需进一步加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