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10时9分,曾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的武钢一号高炉停炉,永久退出生产。61年来,一号高炉已累计生产数千万吨生铁,见证了我国从一穷二白到钢铁大国的巨变。光荣退役后,一号高炉将作为国家工业遗产整体保留,开启新的篇章。

武钢一号高炉诞生

    时间回溯到1958年9月13日,这一天,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改变我国“北重南轻”的钢铁工业布局,党中央提出“钢铁要过江,钢铁要过关”的思路,决定在湖北兴建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新钢厂被列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一。

    1954年春,中苏专家在沿着长江反复勘测选址后,最终选择在武汉东郊的一片开阔地,即后来的青山区。新厂正式命名为“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一张关于在武汉附近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蓝图被铺开。1957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先驱建设者和老一辈武钢人披荆斩棘,仅用十四个月零十三天便完成了外国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毛主席亲眼见证一号炉出铁

    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各省市时曾在武汉停留。当他得知武钢可在国庆节前出铁,高兴地说:“到出铁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去看看。”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从武汉汉阳门上船,去看武钢出铁。

毛主席视察武钢一号高炉时向工人们挥手

    武钢当时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而一号高炉则是这个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高炉,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现代化、年产75万吨的大高炉,当时无论在规模上、技术上都是世界一流的。当武钢一号炉出铁之时,只见一条粗壮的火龙由炉口喷涌而出,蜿蜒伸展,顿时金星飞舞,热浪冲天。毛主席站在高台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还留下了“高炉炼铁又炼人”的殷切期盼。

《人民日报》1958年9月14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贺武钢出铁》

将被作为工业遗产保存 

    自1958年9月投产至今,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光荣炉”,更被誉为铁厂之“魂”、武钢之“根”。如今,出于优化产线结构,将武钢建设为更具竞争力的精品钢基地的需要,一号高炉停产。

一号高炉老照片

    据介绍,光荣退休的一号高炉将被作为工业遗产保存下来,当年毛泽东主席登临的炉台也将被复原。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成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工业文化源泉和精神家园。

    承载着钢铁报国初心的一号高炉,已是融入了一代代产业人艰苦奋斗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