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检查我,没有人给我布置任务。但是这个时代在给我布置任务,这个国家也在给我布置任务。”正如这句话所说,殷瑞钰院士接受了时代与国家布置的任务,并出色地将其完成了。
钢铁报国,行动始于唐钢
殷瑞钰院士于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职员家庭,在历经了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后,儿时的他就在心中立下志愿,要为祖国的复兴而奋斗。1953年,18岁的殷瑞钰院士从苏州市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当时国家建设以发展重工业为基础,而钢铁是重工业的基础,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钢铁,并如愿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
自此之后,“钢铁报国”四个字成为了殷瑞钰院士用一生践行的诺言。大学期间,在课业上,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实践上,他走进钢厂,了解钢铁,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殷瑞钰院士说:“进入大学以后我们有一句话,‘学习第一,独立思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信念,1957年大学毕业后,殷瑞钰院士前往唐山钢厂工作。
从实习生、值班技术员,转炉总工长,钢研所副所长、所长,直到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殷瑞钰院士在钢厂度过了青年、中年时光。唐山钢厂在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承担了许多试验研究题,作为年轻的技术员,他事事有兴趣,事事都参与,遇到试验,上夜班甚至“连轴转”是常事。但正是经历了这些工艺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工作,让殷瑞钰院士认识到必须在工作过程中抓紧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必须细致地思考,有时又要勇于跳出“框框”,追求新的领悟。
1983-1988年,殷瑞钰院士担任河北省冶金厅厅长,主要负责管理河北省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科技进步、生产运行、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参与了唐钢、邯钢、承钢、宣钢、邢钢和石钢等钢厂的技术改造规划,推动了河北省钢铁工业和黄金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连续铸钢,坚持迎难而上
1988年,殷瑞钰院士调任冶金部总工程师,开始从事更为宽阔的专业业务和管理工作。当时,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到实地调研,深入到东北以及其它各地的钢厂,发现国内大部分钢厂都仍在采用传统的“模铸法”。这种方法不仅体力劳动大,而且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质量差。与此相比,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近80%的钢厂已经采用了“连续铸钢法”,而这种方法在我国的使用率不足20%。
对此,殷瑞钰院士回忆说:“当时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那么多实力,国家不富裕,可是技术更新总要捋个头绪出来”。因此,殷瑞钰院士决定,向“连续铸钢”这个难题发起挑战。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连铸技术的过程中,他不仅解决了连铸机长期不能达产的问题,而且重新研究并解决了连铸设计规范、确定合理的铸坯断面参数等重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全连铸炼钢厂整体优化的技术路线,即“炼钢炉-二次冶金-连铸机三位一体,整体优化,发展全连铸”的优化途径;继而又积极组织和推进以高拉速为核心的高效连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我国小方坯连铸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小方坯高效连铸机工艺、装备的国产化。
经过殷瑞钰院士等人的提倡、推动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开发,1988年到1999年的11年间,全国连铸坯年产量由872万吨提高到9387万吨,连铸比由14.67%提高到75.86%,其间我国连铸的发展速度达到了发达国家发展最快时期的水平。2007年我国连铸坯产量为47430万吨,连铸比高达97.14%。
除了大力推进了连续铸钢,殷瑞钰院士90年代还对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和有序推进做了大量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工作,高炉喷吹煤粉,棒、线材连轧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获全国性突破。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拓宽领域,助力国家发展
1995年,殷瑞钰院士又挑起了钢铁研究总院院长的重担,此时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学术研究。他阐述了钢厂结构优化理论的工程逻辑实际上是在制造流程集成优化下的冶金流程结构分析和重组;深入地研究了冶金工序功能集合的解析-优化、工序之间关系集合的协调-优化,钢铁制造流程中工序集合的重构-优化,丰富了冶金学的理论。他结合钢铁工业流程制造业的特点,研究了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属性、内涵理论,提出了钢铁制造流程整体优化的理论框架。
殷瑞钰院士将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冶金流程工程学》,并于2005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工程学界和企业界的热烈反响,成为现代冶金流程优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并已被译成英文版和并将译成日本版。
新世纪之初,殷瑞钰院士在长期从事钢铁冶金工程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致力于工程哲学的研究。他与有关院士和专家合作,开展工程与工程哲学的专题研究,经过三年努力,于2007年5月出版了《工程哲学》专著,指出工程需要在哲学层面思考并实现从“征服自然”到“工程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转变。
他认为各种类型的创新成果、知识成果的转化,归根结蒂都需要在工程活动中实现并据此检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进而指出:工程创新需要哲学,工程应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边疆。《工程哲学》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理论体系与观点表明,我国在工程哲学的研究水平已进入国际前列的少数国家之一。
中国工程院曾这样评价殷瑞钰院士:“殷瑞钰是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先驱开拓者之一,对发展中国连铸技术,提出钢铁生产流程解析-集成,钢铁制造流程多维物流管制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对中国钢铁工业科技进步、结构优化等冶金工业领域具有突出贡献。”正如评价所言,殷瑞钰院士用行动实践了“钢铁报国”的诺言,他拳拳的爱国之心,严谨的科研精神,永远值得业界后辈所学习。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