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600人参加督查,1400人参与巡查,由环保部组织开展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与巡查的蓝天保卫战想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新一年的环保风暴又要打响了!
强化督查范围扩大 再加11座城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启动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
本次强化督查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督察范围扩大,除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简称“2+26”城市),还加入了汾渭平原11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应对环保问题,中央从16年开始采用环保督查的方式整治全国的污染问题,对于一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可能会遭遇直接关停,在限产期后产能也很难恢复。今年内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后,还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将污染治理真正常态化。
镁业被“环保”了 整顿正在进行
今年的夏天,中国的镁产业被"环保"了,90%的企业在环保督察中被整顿,督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关了!停了!镁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宁夏地区原镁冶炼已经全部停产,新疆地区只有个别厂家在产。据最新的可靠消息,10月1日前山西运城地区原镁冶炼企业如不能完成脱硝改造,预计将会全部被停产。此外,由于山西晋中地区和上海地区也纳入环保督察区,极可能会波及五台云海和巢湖云海的原镁生产。
镁冶炼已被列入限制名单,环保形势严峻
其实,早在2011年镁冶炼已被发改委列入限制类名单,新建产能审批通过概率低。镁冶炼受环保和“去杠杆”影响深重。山西运城闻喜县(产能占比20%),地处渭汾平原,2018年被生态环境部纳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的重点区域。陕西府谷地区采用兰炭-硅铁-镁冶炼产业链,环保形式更加严峻,环保政策执行趋严,对镁冶炼潜在影响重大。
2017年我国镁产量102万吨,占到全球的86%。我国的产量变化基本代表的全球的变化。我国镁产量55%集中陕西境内,尤其是府谷地区。2018年已有大量产能退出,1-6月中国共产原镁37.82万吨,同比减少21.41%。其中,陕西地区累计生产21.67万吨,同比减少11.07%;宁夏地区累计生产4.05万吨,同比减少50.94%;山西地区累计生产4.71万吨,同比减少31%。
目前受环保影响关停的大量产能,主要是因为固废处理不当引起,固废处理问题1-2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部分产能复产无望。山西和陕西的部分企业缺乏脱硫脱硝装置,产量受到影响。2万吨镁冶炼产能对应需要的脱硫脱硝装置投资约2000万元,每年运行费用400万吨。如果考虑部分企业的粉尘处理等,一次性环保投资可能需要3000万元以上。镁冶炼企业多为小型民企,行业有超过80多家公司,资金链紧张,一次性的环保投资成为众多企业无法逾越的壁垒。由于小企业涉及的环保及之外的问题较多,环保严查很有可能造成一部分行业产能退出。
雾霾应该治理,污染应该清理。例如府谷的镁企业,企业高度配合政府治理环保,即便一个渣场就得投入几百万,也咬紧牙关从本来就很紧张的资金挤出来建设。目前,府谷当地环保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企业的盈利能力却严重弱化,企业复产甚至继续投入的意愿被大大减弱。
2012年至今镁行业盈利状况堪忧
环保督察是应该的,但企业怨声载道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巨额环保投入,企业入不敷出,不堪重负。如果镁价过低无法使得镁厂盈利,那么企业也将难以为继。目前,环保高压加上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许多镁厂有单不敢接,接了还亏本。
当年,一批企业家带着一腔热血建厂,带动了就业,解决了生计,养活了家庭,充裕了税收。而如今,这些厂子却成了被时代唾弃的“罪人”。一旦企业盈利维艰,心灰意冷,撑不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面对失业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所以,受环保高压、资金压力、工人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盈利能力趋弱的影响。继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的绝大部分产能关停,陕西和山西地区的镁供给将继续受到制约,原镁供应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预计后市镁价将继续上行,考虑到轻量化所带来的需求成长性,对镁价长期趋势表示乐观。
轻量化诉求强烈 镁合金应用领域广泛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得到开发应用材料中最轻质的商用金属工程材料,具有密度小(1.8g/cm3左右)、比强度高、比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抗冲击力和抗蠕变性强、阻尼减震降噪能力强、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等特点。
同时,镁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不仅铸造和切削加工工艺性能较好,容易压铸成型,而且回收较容易(回收过程消耗能量仅为生产时消耗能量的5%左右),符合“21 世纪绿色结构材料”特征。近几年镁合金新材料已经在替代铝材和钢材,大量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飞机、计算机、通信、3C电子等各行各业。
采编/蒋新银
推荐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