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油在南海约2600米水深海域完成荔湾22-1-1井钻探作业,刷新了我国乃至西太平洋地区最大钻井水深纪录,表明我国自主勘探超深水油气资源能力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深海采油之难


众所周知,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难度和风险很大。据统计,到2006年全球具备深海钻探能力的钻井平台仅有15座,如今也不到40座,其难度可想而知。具体来说,油气勘探中如何确定油气储藏的精确位置、深水钻井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专家介绍,深海油田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2000倍以上,这导致深海油气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并充满硫化氢等腐蚀性物质,增加了开采难度。同时,将石油从海底输送到海平面需要大量特殊管线,深海钻井平台必须造得十分庞大,否则无法在海面上漂浮。而在浅海开发则没有这些麻烦。

石油开采出来了,该如何将其运到陆地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当深海石油被开采出来后,应该先由海底石油集输管道、干线管道和附属的增压平台一起,将石油从深海送到海平面附近,然后用运油船或从陆地到海面的管道,将石油运到陆地上。两种方式成本都很高。铺设管道耗资巨大,但可多次使用。船运则要租借大型运油船,每次都花费不菲。

此外,深海石油开采对后勤保障、成本预算、风险评估等也都提出了高要求,想获得大海的馈赠,并非一件易事。   


迎难而上之勇


南海油气地质资源量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水和超深水区域。如果这部分宝藏被开发出来,其价值可想而知。

荔湾22-1-1井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钻探,作业时效高达99.57%,建井周期25.36天,钻井周期仅16.92天,创造了我国超深水井建井周期和钻井周期的新纪录。中国海油首创的深水高速钻探模式得到成功实践,大幅度降低了我国超深水钻井的经济和技术门槛,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由于水深的增加,荔湾22-1-1井相比常规深水井面临更低的海底温度、更高的海水压力、极窄的地层压力窗口等挑战。井位相比常规作业点离岸更远,后勤补给、应急管理也更加困难。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钻完井团队攻克超深水地层压力预测、超深水送入管柱力学分析、超深水水下井口稳定性分析等多项技术难题,针对钻井平台动力定位失电漂移风险、合成基泥浆使用及回收、岩屑甩干处理等安全环保问题,制订风险应急预案,优化不同工况下的井控程序,实现了安全、环保、优质和高效作业。

注: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环球时报、中国海洋石油报

采编/谢乐乐

 

推荐阅读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

无与伦比的热成型汽车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