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强化工作举措,我国钢铁去产能工作一直稳步推进。
背景——去产能成效显著
自2016-2017年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钢铁去产能超过1.2亿吨以上,已超过“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1亿吨的底线,加上今年上半年完成数额,2018年或将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
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行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效果和积极影响不断显现:一是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四是高度彰显了我国责任担当。
在获得以上去产能“好成绩”的同时,有关方面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抓住处置“僵尸企业”牛鼻子,统筹做好产能退出、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供需平衡和稳定价格等重点工作。
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中,“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就是其中之一。要想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政府层面,就必须完善政策环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重点地区钢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目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优势企业集团的行业控制力。应当看到,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钢铁企业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是我国钢铁产业、钢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过度而无序的市场竞争无助于优势钢铁企业实现有效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兼并重组则是优化钢铁行业组织结构的最基本手段,也是优势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发展需要。
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有利于优势企业迅速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也有利于各种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兼并重组的企业由于相互之间基本业务流程存在着相似性、同质性,所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业务流程整合再造,打破现有钢铁市场资源的分布格局,实现钢铁企业间“同质”资源的共享、“异质”资源的互补与融合,避免对已有资源的浪费和在可获得资源方面的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强化和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能够获取新的、更独特的竞争优势,赢得更优越、更持久的竞争地位。
现状——国营民营重组忙
近两年,国内钢企重组的例子不胜枚举:中信集团战略重组青岛特钢,首钢重组长钢、水钢、贵阳钢铁、通化钢铁;宝武钢铁重组八一钢铁、韶钢、重庆钢铁;中原特钢则被南方工业集团无偿划转给中粮集团。值得一提的是,民营钢企也牵头了部分重组。锦程沙洲重组东北特钢,成为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典范。
纵观国内,华东区域钢铁企业处于四强并列局面:主要包括宝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马钢集团和沙钢集团。此外还有地处江西的新钢、萍钢和江苏南(京)钢、福建三钢等较有实力的钢铁集团和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分布。华南钢铁市场则是三足鼎立的形势:广西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和华菱钢铁集团。华北区域暂处于双雄争霸的局面,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集团平分秋色,此区域的钢铁企业重组也有着较强的政府主导区域内重组的特色。此外,东北与西部区域的钢企重组并不明显,在这轮“重组”热潮中也一直充当配角的角色。
在政府推进、政策支持、市场条件较好的现在,钢企重组的进程或将加快,而此后的“江湖”,不知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注: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官网
采编/谢乐乐
推荐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