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馨是我国著名煤田地质学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都在和地质工作打交道,凭借着自己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对科学的不懈探索,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后辈的无私教诲,让他在地质工作者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成为新一代地质人追求的榜样。

    韩德馨在1946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地质学和沉积学,在国外求学期间,见识了那里的湖光山色,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他想要回国,为正在建设中的祖国做出贡献的决心,1950年他学成归国,在那以后,他的一生都在从事着地质工作,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从事地质工作的一生中,他曾参与领导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系,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德馨先生参加了对全国重要煤矿勘测报告的审查、矿山设计论证、全国第一次煤田预测、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他组织并承担了“京西安家滩晚古生代煤系与煤层综合研究”课题,率先采用多学科方法,从沉积、煤变质、岩相古地理及煤质预测等方面入手,对煤系进行综合研究,在这些地质工作中,他上钻机、 下矿井、爬山越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积累了广泛的经验,依靠着坚实的基础,他对地质研究工作的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促进了煤田地质学的发展,有力地指导了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通过对中国不同地质时期聚煤规律的长期研究,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依据“地壳运动形成的各种构造格局决定聚煤凹陷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理论提出:地壳运动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及其表现形式不同,导致了聚煤环境和成煤作用在时间上的盛衰演化和空间上的规律性迁移,且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从战略上指明了找煤方向。

 

在煤的地球化学方面,他与研究生一起较早地对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迁移、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地质时代的煤进行系统测试、统计和分析,从成因的角度把煤中微量元素分为原生型、叠加型、流失型、再生型和复合型5种类型,并把煤中不同微量元素在淋滤和燃烧过程中侵入水体和大气的动态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把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煤成烃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高瓦斯突出煤的煤岩、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促使煤岩学成为研究开发煤层气和解决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煤变质研究方面,根据中国具体情况,韩德馨先生提出了“燃烧变质作用”这种新的类型;对动力变质作用,他强调要加强构造变形与破碎的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构造动力变质鉴定标志,或采用构造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来判别构造动力变质的存在和展布规律,应避免采用鉴定深成变质的标志来鉴定构造动力变质作用。

 

提出了中国泥盆纪具有3种聚煤环境类型,并在泥盆纪煤中发现了特征的标志性化合物。随后,对中国其他特殊煤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残殖煤形成于氧化环境的传统认识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在还原环境下也能形成残殖煤的观点,从而恰当地解释了特殊煤种残殖煤的成因与组分的特殊性。

韩德馨院士不仅在学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矿业学院创立初期,相关的教育工作还是一片空白,韩德馨院士不惧艰苦的条件,亲自编写教材,为学生开设了6门课,在寒暑假期间也不休息,带着学生去上山下矿井,带着他们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注重采集各类标本,布置了“煤田地质陈列室”;他曾编写了多部地质学专著,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曾教导学生说:扎实的基础是成才的关键,鼓励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外文基础;他拿出自己的稿酬和各项奖金设立了“韩德馨奖学金”,让优秀学生可以逐梦前行。

 

韩德馨院士教书育人的一生,带给他的是桃李满园,1978年以来,他已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70余人,博士后10余名,他的很多学生走在行业的前端,这也足以慰劳他育人的一片苦心了。

 

人  物   资   料

     韩德馨(1918.09.06-2009.10.17)江苏省如皋县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3-194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195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参与了全国许多大型煤矿(区)的开发设计论证及重要煤田地质报告的评议审查,指导并积极参与了全国及江南九省煤田预测。在担任煤炭部技术委员会委员期间,参与许多工程科技开拓,为煤炭工业发展提出许多远见卓识的建议。对中国的聚煤规律、聚煤模式演变、煤岩特征及煤的地球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编的《中国煤田地质学》、《中国煤岩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各聚煤时代的聚煤规律及煤岩变化和特征,资料丰富、理论扎实、见解新颖。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采编/木子亙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难熔所所长范景莲教授: 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水”和“膜”连接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