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是改革开放之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宝钢工程动工典礼也在1978年12月隆重举行。可以说改革开放多少年,宝山钢铁就存在了多少年
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第二天,全会公报发表,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式开始。也就是在这一天,宝钢正式动工兴建,在黄浦江畔打下了第一根桩。
打下宝钢第一桩的,是一位中国工人。打下这第一根桩的司机叫关登甲,他所用的打桩机从日本引进,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初中文化的关登甲用了2个多月,掌握了日方技术,所打的第一桩比日方技术代表的示范桩误差还要小3倍。
举家国之力建设
宝钢是当时我国22个成套引进项目中最大的全套设备引进企业,也是我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举国家之力投资300亿元建设的特大工程项目,是1949年以来钢铁工业乃至全国建设工程中投资最多、技术最新、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
在宝钢建设的利弊得失和抢建、停建问题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争论。很多国家的专家都质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建成一家现代化钢铁企业。国内也有不少人抱有疑虑:是坚持自力更生还是引进最新技术和设备?把钢厂建在长江边会不会地基不稳,甚至“滑到长江里去”?引进的技术能不能成功消化吸收?外国专家一旦回国,机器会不会开不起来……
在巨大争议之中,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特别是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支持宝钢引进建设,在关键阶段果断决策,使得宝钢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推进。
钢铁工业建设史上“头一次”
尽管宝钢工程是举国瞩目的大项目,但引进与建设进度并不顺利。到了1982年3月,宝钢工程的实际进度已落后计划3个多月。在这样的困难时期,时任冶金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的黎明来到宝钢任职。
此前,黎明曾经在鞍钢、攀钢工作多年。上任后,他绕着宝钢厂区走了一圈,逐项检查了1223个工程项目。他认为,工期延后的症结在于以总投资为中心的工程管理模式落后。他建议,引入“以工程总进度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并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
首先,黎明通过《宝钢报》(《中国宝武报》前身),把工程拖期情况告诉全体职工。其次,他设定了以1985年9月这个投产日期为后墙的总进度目标,制定了全新的系统工程总进度表。他将各项标准通过“指挥部-分指挥部-工程公司”三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到班组,前端延伸到设计院,后端延伸到生产准备环节,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为了控制投资,宝钢工程指挥部先后探索了投资包干、节约分成等管理模式,共节约投资5亿元。
在黎明率领的工程指挥部的科学指挥下,宝钢建设者们不但抢回了拖后的3个月工期,还实现了“工期确保、质量提高、投资不超”的目标。在我国钢铁工业建设史上,这还是头一次。
1985年9月份,宝钢一期工程一次投产成功。按国家统计口径计算,宝钢投产10年后,原始资本增值了1.2倍。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再度大涨,“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又新建了一个宝钢”。
瞄准世界一流向前走
到宝钢赴任伊始,黎明就坚定了一个信念,宝钢一定要牢记300亿,争创世界一流水平。1993年他就提出,宝钢决心向世界500强迈进。
按照这样的构想,黎明带领宝钢人跳出宝钢看宝钢,从世界看中国,从未来看现在,对企业的业务、区域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他提出,不仅要扩大钢铁产能,还要建立以钢铁业为主业的实业、贸易、金融“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以财务公司为基础,布局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业务,此外要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运输业。
在黎明、谢企华等几代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宝钢位列《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第372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续写一段钢铁历史
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推出“集中一贯管理”方法,这也为中国建立现代化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宝钢整合新疆八一钢铁、宁波钢铁,在跨地域整合钢铁资源方面再一次先人一步。
2016年12月1日,由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在上海揭牌。联合重组让中国宝武以近7000万吨的粗钢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巨人”。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到2021年,中国宝武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资本投资公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完善国际化布局,在相关产业领域拥有若干个营收过千亿元、利润过百亿元的支柱型产业和一批百亿元级营收、十亿元级利润的优秀企业。
40年了,“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诚哉斯言。征途漫漫,宝钢建设起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带动了中国钢铁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希望未来的宝钢能走得更远,走到更加宽阔的舞台,继续中国的“强国”之梦。
采编/杨小乔
推荐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