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极为充沛、锰矿品质极优,历经商办、官办、日军采掠的颠沛流离,这座世界级富矿——湘潭锰矿,为钢铁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资源支撑。

 

民国发现 商办垄断

 

       湘潭锰矿的发现,始于1913年湘潭上五都锰矿的探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探矿运动,据《矿业杂志》记载:湘潭上五都鹤岭一带,“矿苗之观于地面者甚夥”,当地人俗称“黑石”,疑为“铁矿”,后勘验为氧化锰矿。

 

在发现湘潭上五都锰矿之前,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已先后在湖北兴国州、湖南的安仁、常宁、耒阳等地探测发现了锰矿石资源。但这些地方的锰矿石资源品位都不高,且分布不集中。而根据勘测,湘潭上五都的锰矿石资源分布集中,而且品位高。因此,上五都锰矿石的探明,给当时国内的煤铁冶炼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邀请官僚、资本家集资开设“裕甡矿业公司”,在湘潭上五都颜家冲一带开采矿石,那些裸露在外的浅部优质氧化锰矿最先被开采,工人们在矿区山岭上捡拾锰矿石,用独轮小车把矿石推运到湘江边。这些矿石还远销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共计14万余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国际市场锰矿畅销,价格高涨,裕甡公司获利甚厚,一再扩大开采规模,至民国6年(1917年),年产锰矿达三万吨。当时,一些外地商人及本地豪绅亦纷纷开矿设厂,十余家公司云集鹤岭,竞相开采兴盛一时

而裕甡公司凭实力与日商之关系,垄断锰砂销场,且收购锰矿时,肆意进行中间盘剥,遂将各小公司挤垮。裕甡公司由于越境开采和中间盘剥,激起各小公司的强烈不满,连年诉讼不断。湖南省政府亦觊觎其所获厚利,于民国17年(1928年)查封裕甡公司,矿山开采遂告停顿

 

几经波折 官商合办

 

       民国18年(1929年)5月,湖南省政府创办“湘潭上五都锰矿局”,选砂、碾粉、运输随之开工,采矿亦于8月开工。官矿局穷一时之盛,开采始及半月,已开十厂,工人数百。10月,氧化锰矿石产量达四千余吨。省政府主席何键偕建设厅长宋鹤庚专程到矿局视察,并拨款修筑轻便铁路。

 

但时值中日关系紧张,开办未及3月,锰矿滞销,资金周转不灵。

至1931年春,官矿局终因“入不敷出,万难支持”而告罄,省建设厅令官矿局停工,改设“湘潭锰矿局保管处”。官矿局自民国18年8月开工,至20年2月停采,共获锰矿5.34万吨。 

 

与此同时,卢志学对裕甡公司被查封并不罢休,他们依仗其深厚的社会背景,一再提起上诉,几经周折,民国政府实业部终于1932年3月宣布撤销其处分。

 

1937年2月,湖南省政府与裕甡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湘潭锰矿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矿区面积820余公顷,公司总人数达440余名,工人数量视生产情形随时有增减。

 

同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和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接连发生,锰砂销路顿告停滞,合办公司金融愈见困难,终于11月停止采运,酌留司员得保管财产,赖以出售存砂和碾制锰粉而维持残局。1937年,合办公司共采锰砂3873吨,只销售1236吨,由此亦可见当时的窘境。 

 

境况惨淡 战乱颠沛

 

       1937年,湘潭上五都锰矿改名为湘潭锰矿

 

1944年6月日军侵湘,8月矿区沦陷。10月7日,日军再度进矿搜寻合办公司职员及资料,当地居民戴利斋等同日军头目接洽,日军令戴负责将锰砂盗运至湘潭下河运走。戴强迫工人在老鼠坳、仰天湖、鹤岭等地掠采。1945年8月,日军投降,采矿也随之停止。

 

日军侵占期间,矿山惨遭破坏,锰砂被掠走4500吨,合办公司财产直接损失国币3.16亿余元,间接损失达数十亿元。

日本掠采残留天坑--忆苦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复兴部队第四方面军七十三军十五师接管锰矿,将幸存之锰矿砂5300吨,锰矿114吨及大量器材作“战利品”运走。当时合办公司虽已恢复经营,但终因销路不畅未能恢复开采,仅靠制作锰粉及出售少量锰砂供应国内厂商,以维持“保管状态”。同时,筠济、裕湘公司及鸿记锰粉厂亦在山经营,景况均不佳。

 

直至1949年,湘潭锰矿的浅部优质锰矿资源已被开采殆尽

 

迎来新生 建国后期

 

       湘潭锰矿的前半生,苦难深重。真正赋予她尊严和辉煌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

 

1950年,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侯德封先生等组织、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质矿产调查,在湘潭锰矿地区钻探发现了地层深处的原生碳酸锰矿床。据勘测,这里的锰矿床是在低洼盆地中堆积而成的沉积矿床,堆积时由于来源比较单纯,按重力,溶解度或颗粒大小进行了沉积分异,矿物成十倍、百倍地富集。

 

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湖南分局901队在1954年组织了首次碳酸锰矿床勘探,并提交了《湘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共获工业储量907.5万吨”“远景储量164.8万吨”,刷新了此前对湘潭锰矿蕴藏量的预测,“中国锰都”的声名也就此而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矿山随之建立。从1950年到1980年,矿山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使得矿山生产由露天开采氧化锰,转为坑下开采碳酸锰;由手工作业,发展为机械化生产;由单一产品,发展为具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制粉、电解金属锰等多品种生产的综合性冶金联合企业。

 

建国以来,矿山累计采出锰矿石近千万吨,电池锰粉、电解金属锰、高炉锰铁、高炉富锰渣等均获国家和湖南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供应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并远销亚洲、西欧和北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矿涅槃 世纪新颜

 

       进入21世纪,由于受市场经济巨大冲击,加之资源逐渐枯竭,在经历了减产,停产,破产之后,这位亲沐中国工业百年风雨和沧桑巨变的老人,带着她曾经的辉煌和妩媚,终于开始她的暮光之旅

 

2007年,其生产性资产有偿划拨给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从此,百年湘锰依托电化上市公司这一平台,华丽转身。

 

湘潭锰矿是百年老矿,文化渊源深厚,但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日军侵华期间,就对该矿区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式开采,加上近年来因利益驱使,一些企业非法开采猖獗,致使湘锰地区地质灾害不断加重,出现了房屋开裂、水系破坏、污染严重、交通堵塞等问题,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甚至威胁到湘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害不除,寝食难安”,湘潭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方考察、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以建国家矿山公园项目为契机,全面、系统地来解决湘锰地质环境问题的设想。2013年3月,湘锰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成功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疾病缠身”的湘锰开始了全面深入的综合治理

夕阳的余晖洒在鹤岭地区土地上,居民三三两两聚集,嬉笑玩耍的小孩,健身的老人……如今,64000㎡的废渣场已经被打造成集停车场、运动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文化走廊、休闲区等为一体休闲观光园。

 

未来,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将以独特的锰矿矿业遗迹为核心,集中展现“中国锰都”百年辉煌历史,成为集爱国主义、工业旅游、历史文化回顾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和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