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屡获佳绩,众多科技成果纷纷以亿元实现转让。2018年5月,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零排放清洁生产氧化铝技术”以1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增鑫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壹力(天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投资近亿元,三方共同组建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辽宁)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公司具体负责该项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生产。

 

技术瓶颈何时能够打破?

 

氧化铝是生产金属铝的基础原料,也在陶瓷、医药、电子、机械等行业用作有机反应催化剂、研磨剂、抛光剂、耐火材料等,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高达90%以上。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氧化铝产量每年约5000万吨,约占世界的50%。拜耳法是生产氧化铝最主要的工业方法,使用率高达99%。但是传统的拜耳法存在两个基本缺陷:一是对铝土矿的品位要求高,二是产生大量高碱性赤泥

      有关勘探结果显示,至 2002年底,我国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 29亿吨,居世界第八位,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但是我国铝土矿资源70%属于中低品位矿,生产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较低,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达50%以上。

 

而赤泥则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每生产1t的氧化铝则有1~2t的赤泥产出,并且随着铝产业的扩大和铝矿石品位的降低,赤泥的产量将会逐年增加。

 

然而目前国内赤泥的处置方法主要为露天筑坝、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对周围大气、水、土壤、微生物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长期的堆积处理为当地环境埋下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我国中低品位铝土矿和低成本规模化消纳赤泥一直是我国氧化铝工业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

 

颠覆氧化铝生产技术

       据悉,张廷安教授带领的特殊冶金创新团队从改变赤泥中平衡固相结构出发,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理论上不含碱、不含铝的新型结构的赤泥,由此取得了零排放清洁生产氧化铝技术和低成本规模化消纳赤泥技术发明,不仅从理论上摆脱了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对铝土矿铝硅比品位的限制,实现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而且,实现大幅度降低赤泥中钠和铝的含量,从根本上解决了赤泥的大规模、低成本无害化和资源化

 

处理过的赤泥和新产生的赤泥还可以作为主料(60%以上)生产525标号水泥,变废为宝,破解了赤泥无法经济可行利用的这一世界性难题。

 

近千亿元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该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成功及转化将会对我国的氧化铝工业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该项技术成果获得广泛应用,我国铝土矿资源可得到2-3倍扩大,铝土矿使用年限将延长30年以上,有望摆脱氧化铝行业对进口矿物的依赖

同时,使用该技术处理中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成本较现有方法每吨可降低400-500元;应用该技术将现有赤泥中的含碱量由8%左右降低0.12%-0.20%,每吨赤泥经济效益可达100元以上,并且每年降低赤泥堆场运行维护费用6000万元以上。

 

如果我国普遍采用该技术,氧化铝生产每年额外可获得经济效益500亿元,如现有的拜耳法赤泥全部采用该方法处理,则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亿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荐阅读

“地狱的入口”——波托西银都

煤制芳烃何时才能走上产业化之路?

 

采编/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