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祖国的需要作为奋斗的目标、创办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在煤地质学多个领域取得开创性的成果,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地质骨干。他就是我国煤田地质学家杨起院士。
名门之后 立志报国
杨起院士出生在山东蓬莱,父亲是著名的爱国文学家、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杨振声先生。
20世纪30年代初,杨起院士的父亲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举家迁往青岛。在那里,杨起院士目睹了外国军舰在我国领海的耀武扬威,心中非常气愤,决心长大后学造船,憧憬着用他造的大军舰把侵略者赶走。父亲在担任青岛大学校长时锐意改革、艰苦奋斗、一心报国的言传身教,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刚正、爱国的种子,并化成报国宏愿。
1937年,中学毕业的杨起院士逃离敌占区北平,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在那里,他逐步意识到,只有国富,才能国强。不久,他受父亲挚友李四光先生的影响,萌生了学习地质为国寻宝的想法,随即走上艰难的地质科学研究之路。
西南联大时期
不畏艰险 投身实践
1944年,杨起院士在北大地质学系攻读研究生时,参加新疆地质调查所的筹建,成为中国早期涉足准噶尔盆地的地质研究者之一。
一天杨起院士去进行考察地质,天上忽然飘起了大雪。但风雪并未能阻挡满腔热情的他,他骑着马行走在辽远的西陲。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大雪覆盖了道路,让他迷失了方向,幸好老马识途,把已冻僵了的他驮了回来,捡了条命。但就是这一次,他在沙依巴克辖区的妖魔山发现了油页岩,这次的发现便是新疆油气资源勘查的最初成果。
1945年,杨起院士到了滇西。一天,他收集标本过于投入,竟忘了时间,天幕渐黑,当他结束野外工作准备返回时,只见一头大灰狼赫然立在几步之外,正盯着他。他背起背包,不时抡起地质锤,边走边吓唬大灰狼。虽然大灰狼始终没敢上前,但却尾随了他很长一段路。
尽管地质生涯十分艰险,但杨起院士对地质的热爱从未动摇,甚至乐在其中,只因祖国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工作,他获得的八道湾矿区煤系地层、构造和含煤性等有价值的地质资料及地质分析,为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煤田的进一步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醉心科研 屡获突破
在实践基础上,杨起院士也醉心科研,不断深耕煤地质领域的理论工作。他领导的煤与有机岩石学、煤沉积学、煤地球化学和聚煤规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煤地质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杨起院士着重研究大区域的煤田成因类型、煤系分布规律,探求我国煤炭资源的前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研究我国各时代聚煤作用有利地区时空上的迁移规律。他主编的《试论闽粤湘赣四省煤田分布规律》、领衔撰写的《中国东部主要含煤建造与构造体系的关系》等专著,对开展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起到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
他提出的区域岩浆热变质类型和多热源叠加变质观点,初步阐明了中国煤种分带规律,不仅为寻找急需煤种提供了依据,还指导了寻找隐伏岩体及伴生内生矿床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他将沉积学引进煤地质学领域,提出河南禹县太原组、山西组下部和石盒子群属三角洲体系,并就禹县煤炭的聚煤作用本应较好但却较差的现象,以及煤层厚薄相间的原因作出理论分析,解决了实际的生产问题,被作为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范例推广。
20世纪90年代,杨起院士从煤盆地构造—热演化、热源—介质—热场—煤变质作用时空变化模式以及煤变质地球化学反应机理等,将80年代提出的煤变质理论深化为“中国煤的多阶段变质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这一理论对我国聚煤规律、煤田预测、煤盆地有机质热演化、煤成气、煤成油成因和赋存规律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煤层气选区评价尤为重要,在化石能源勘探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献身学科 培育英才
“煤地质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杨起院士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也许最能反映他的内心。
1946年,杨起院士自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地质学部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由北京大学调到正在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选择了煤田地质研究与教学工作,并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教研室。
由于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初办,筹建和招生同时进行,为了能及时开设课程,杨起院士勇挑重担,亲自主持编写专业教材、领导筹建实验室,同时主讲两门课程,并赶写出相应的教材和讲义。
在煤田地质教学中,杨起院士不仅在国内率先开出“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等专业课程,还先后4次主编或参加编著《煤田地质学》《中国煤田地质学》。这些专著及时吸取了国内外不同时期最新研究成果和资料,总结了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规律,成为指导中国煤田地质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宝贵文献。
杨起院士在完成自己担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助人为乐,把自己的讲稿、教学标本借给同事同行参阅。他历来重视专业队伍建设,热心扶持中青年教师,对一些初上讲台的教师,从讲课内容到表达方式都给予具体指导。
多年来,他指导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数十人,培养出了上千名煤田地质专业人才。
杨起院士在90华诞纪念活动现场
令人痛惜的是,2010年11月21日,杨起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斯人已驾鹤西去,但他在奠定学科基础、服务国家能源需求、治学育人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终将被世人铭记。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