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他是清末秀才也是民初博土,他是大学校长也是冶金专家。他才华横溢,立志科学救国;他学以致用,发展中国冶金工业;他教书育人,历任五所大学校长。他就是我国著名冶金专家胡庶华先生。
才华横溢,立志科学救国
1886年胡庶华先生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晚清举人,他自幼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教育。1903年,胡庶华先生考入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创办的“明德学堂”,并在一年后参加了清末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1905年,才华横溢的他又考取了湖南省留日公费生,但因侍奉病重的继母而放弃了赴日留学的机会。此后他又考取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以学习西方语言与科学知识为主的高等学府“京师译学馆”,在德文班学习。
1913年胡庶华先生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出国后,他决定选学实用科学,以求科学救国。他开始在柏林矿科大学就读,后因矿科大学并入设在柏林纱罗村堡的工科大学,乃转入工大转习铁冶金工程。“一战”爆发后,尤其是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90%左右的留学生都不能坚持学业,但胡庶华先生一直坚持。当时德国教育部门规定,工科须实习一年方能毕业,无法实习的他不能按时毕业,直至战争结束后才完成了实习。1920年胡庶华先生获铁冶金工程师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之后他进入克虏伯钢铁厂任见习工程师一年,后又赴英法游历,参观钢铁厂。
胡庶华先生与外国学者
1922年冬,36岁的胡庶华先生回到祖国。从旧学、新学直至欧洲留学,他整整读了30年的书,这样的求学经历实属罕见,由此也成就了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阅历丰富、才华出众,而且熟练掌握多国语言文字的胡庶华先生。
学以致用,发展民族工业
1925年冬天,当时全国最大的炼钢厂——上海炼钢厂邀请胡庶华先生担任厂长。1926年春,胡庶华先生赴任。上海钢铁厂是清末洋务派领袖曾国藩、李鸿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起来的,当时是全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钢铁厂。但是由于军阀混战,一者原料难以稳定供应,再者军阀们都想利用它来制造军火,产品只能销往兵工厂,加上大量外国钢材在中国倾销,钢厂的状况很不乐观。
上海炼钢厂
胡庶华先生上任后,根据行情很快制定了一个改革钢厂的计划。他一方面招揽了一批学有所长的技术人员,改革传统的炼钢工具来降低成本,采用先进的检查方法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锻造件和铸造件,为钢铁厂的产品打开销路;另一方面,他主动联系钢铁厂的工人,深入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样一来,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钢铁厂的状况慢慢好转。
但好景不长,北伐战争打到了上海,上海钢铁厂随即被桂系军阀白崇禧控制。当时一心想靠冶金救国的胡庶华先生,不愿意投靠军阀做一名政客,于1927年8月离开了钢厂。
此后,胡庶华先生又先后担任汉阳兵工厂厂长和农矿部技监兼国营烈山煤矿局局长,做出了突出成绩,最终却都因为派系斗争而结束。不过胡庶华先生仍旧时刻为中国社会和政府当局开展钢铁工业建设出谋划策。
1928 年初,胡庶华先生建议设立直属于农矿部的全国铁政局,整合全国钢铁资源,管理全国钢铁事业。1930 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召开的全国工商会议上,他建议由工商部设立全国铁政局,延请专家研究和制定钢铁厂建设计划,规划整理全国各钢铁厂。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设立钢铁工业专职开发机构的意见。
投身教育,培养矿冶人才
胡庶华先生不仅是冶金专家,更是一位教育专家。胡庶华先生于1924年任武昌大学教授兼总务长、代理校长;1929年6月任同济大学校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庆大学校长;1939年任西北联合大学校长;1932年、1940年、1946年前后三次出任湖南大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的数十年年时间里,胡庶华先生的学生不下3万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三任湖南大学校长期间,胡庶华先生将办学重点集中在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矿冶、土木等专业上。他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与当地工矿企业进行协作交流。他还聘请著名矿冶专家学者来校任教,钟伯谦、王子祐、曹诚克、周则岳、赵伯华先生等人都曾受聘于湖南大学矿冶系。同时,他积极争取地方支持,使教学和科研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即使在抗战时期,学校矿冶实验室依然得到基本保障。经过胡庶华先生等人的不懈努力,湖大矿冶系成为当时国内冶金工程技术研究重镇,学术研究蔚然成风。
湖大矿冶系从1932年恢复至1949年长沙解放,共有292名毕业生。这批人对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胡庶华先生还亲自为湖南大学创作了校歌,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
国民政府时期,胡庶华先生培养矿冶人才的另一个重镇是重庆大学。1935年8月1日,他被任命为重庆大学校长。他调整重大院系设置,偏重理工学科建设。经过调整,重大设立理、工两个学院;工学院设电机系、土木系和采冶系 (1941 年更名为矿冶系)。同时,他聘请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担任专职教授,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校及学科建设取得很大成效。虽然胡庶华先生在重大仅仅三年,却奠定了该校工科建设的基础,对日后学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胡庶华先生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直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1978年北京钢铁学院刊印悼念文章,确认他解放后“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耿直正派,平易近人,一直受到同志们的尊敬”。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