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今年已有90岁高龄却仍然活跃在学校教育一线的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鲜学福院士入选“最美奋斗者”。

        鲜学福院士曾感慨地对学生们说:“我的求学之路一直在警示我,学海无涯、人生苦短、珍惜时光、多干实事、回报祖国,这才是人生之所在。”

为国奉献,结缘采矿

        1929年1月21日,鲜学福院士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儿时的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1949年,他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数学系,但为了国家需要,1950年他放弃了喜爱的数学,改学工科,并同时被重庆大学矿冶系和在天津成立的中国矿业学院录取,最后他选择了去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

        在校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鲜学福院士学习了俄语,并听取了苏联专家克利亚奇夫讲授的采煤方法,此时,他开始对采煤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鲜学福院士前往黑龙江鸡西煤矿的生产车间实习,在跟着工人师傅学习实际操作后,他对采矿这门学科的喜欢也越来越深了。

1956年1月,鲜学福院士从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1958年,国家开始选拔学生赴苏联留学,他被学校推荐参加考试并被录取。之后,他前往前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师从鲁诺克学习水力采煤技术。

与采矿结缘,鲜学福院士轻描淡写地说,“解放后的国家经济建设急需能源,那时候我虽不了解采矿,但很有兴趣,想去矿上看看。”自1955年在中国矿业大学注册表志愿栏里郑重写下“终身献身煤矿事业”后,鲜学福院士一直在践行着他的诺言。

潜心科研,高瞻远瞩

        1964年5月,学成归国后的鲜学福院士继续在重庆大学采矿系主持科研工作,瞄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与控制理论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探索。他带领团队长期驻扎位于重庆的南桐煤矿,成功打破外国经验,攻克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这一世界性难题,提出了煤层中的瓦斯不仅是致灾因素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学术观点,解决了煤与瓦斯突出安全难题,为煤层瓦斯运移、富集、涌出的预测及抽放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六十年来,鲜学福院士的科研方向始终围绕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在矿山安全与环境、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潜心钻研,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鲜学福院士敏锐得意识到页岩气开发利用前景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瞄准页岩气这一新兴能源,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页岩气高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针对我国页岩气地质赋存条件,他引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的研究思路,指导实施了全球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为我国能源与二氧化碳减排战略提供了新路径。

        鲜学福院士经常说:“多干实事,回报祖国”,如今,丰硕的科研成果表明,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培育桃李,坚守初心

        除了学者这一身份外,鲜学福院士还是一位师者。他深知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六十余年来,他始终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忘我地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这些学生中不仅有院士、中央委员、省部级官员、厅局级官员,还有各条战线的学术和技术骨干。

        在师生们的印象中,鲜学福院士总是最早来到实验楼。一年365天,他仅给自己安排了除夕到初三这4天假期。工作时间就到办公室看书学习,有时也亲自翻译俄文资料,风雨无阻。

        作为导师,鲜学福院士严于律己,让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鲜学福都要用行为作表率,要立德树人。他说,“导师就是‘向导’,要多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这才是智者的魄力和远见。”

        近年来,鲜学福院士总是鼓励年轻学者担当项目牵头人的重任。他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攻关项目,总是让他的学生“抛头露面”。凡是重要的学术会议、技术鉴定,他都让年轻的同事们去参加。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锻炼年轻人。

        鲜学福院士总说:“我特别想带你们年轻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虽然我身体不大好,但只要你们想学,我一定会坚持送走最后一位学生。”正如他承诺的那样,在教师岗位上,他一直坚持着。2018年,他依然在精心辅导学生,他修改的论文,每一页都布满了铅笔写下的修改批注,大到结构调整,小到标点符号,有的地方还有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

        如今,鲜学福院士虽已告别杏坛,但他为学生们做的贡献,为国家发展做的贡献,却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褪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