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产煤区山西省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用传统的湿法选煤显然成本高效益低,所以,选煤方法从湿法选煤发展到干法选煤对我国意义重大,而能够实现干法选煤与一位当时已经60岁的老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他也被称为“干法选煤之父”,他就是我国选煤界首位院士,矿物加工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陈清如。 

  


心存家国,学习进取展抱负


       在国家动乱的时候出生在沿海地区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陈清如生于浙江杭州,就曾经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带来的各种灾难。为了完成学习,他在动荡混乱中辗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中国人追求的安居乐业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幻想,也让他深刻地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陈清如回忆:“那时,在自己的国土上没有中国人生存的自由,凡是有血气的青年都不会无动于衷。”1942年,他加入洪流社,参加沦陷区学生的救亡活动。1946年,他考入国立英士大学电机系,后转入唐山工学院采矿工程系他说:“当时我抱有科学救国的思想,也很喜欢学习深造,就说服父亲,让我考一所奖学金高的大学,那样就不需要家里负担我的费用了。”

陈清如(左二)和同事讨论教学

1952年,陈清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陈清如被公派前往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从事选煤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起了这门“灰头土脸”的大学问。 


干法选煤,顶天立地做学问


       1978年3月, 科学研究显出黎明的曙光,陈清如受到鼓舞,研究再次步入正轨。对各种煤炭性能、种类、特点已经有了全面的认知,他开始考虑如何解决湿法选煤的弊端。湿法选煤是用水作为分选介质,但是,我国选煤区主要是山西省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用湿法选煤不仅浪费水,冬天,水还会冻结,不易卸车。

除此之外,湿法分选使大量煤泥排出厂外,导致大量浪费的同时还造成严重的污染环境。况且,我国储量较大的褐煤、火焰煤和气煤遇水易泥化,不能使用湿法选煤的方法来提高煤质,于是陈清如下定决心:中国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选煤之路!

在他提出要研究新的选煤方法的时候,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要知道,美国、加拿大等国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但是一直到现在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大的进展。他们用着先进的实验设备,有着充分的资料积累,都没有弄出来的方法,当时的中国怎么能弄出来呢。但陈清如意志坚定: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就算外国人搞不成,我们也一定要搞成!

1984年,陈清如提出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流化床干法选煤以气固两相悬浮体作为分选介质,在一定流速均匀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密度、 均匀稳定的气—固悬浮体,用其近似流体的性质,使轻重物在悬浮体中按密度分层,经分离脱介后,就能获得两种合格的轻重产品了。这项技术分选精度高,处理能力大,可省去煤泥水系统,建厂投资和生产费用也大大低于湿法选煤系统, 而且环境污染小。然而,在工程技术领域,成果要转化为大型的工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0年底,正当干法选煤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病魔却悄悄地降临了。陈清如由于长期熬夜工作,生活不规律,身体日渐衰弱。12月18日,陈清如突然便血,后被诊断为肾癌。学校领导去医院看望他时,他提了两条意见:“如果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就尽快手术;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就立即出院,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左肾切除手术后20天,病情刚刚稳定,陈清如就坚决要求出院,没休息几天就坐火车赶往七台河。当时从徐州到七台河需要38个小时,中途还要转一次车。对于刚动过大手术的病人来说,不仅辛苦,而且危险。

苦心人,天不负, 1994 年6月,世界上第一座工业示范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调试成功,干法选煤的“天方夜谭”就此成为现实。陈清如常说:“做学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要站在国际前沿,瞄准世界一流;立地,就要结合行业和产业需求,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问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从科学理论到工程技术都是开创性的,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些话不正是他研究干法选煤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严师慈父,尽心尽力育栋梁


       陈清如相信要想让创新如源头活水,并保持科研的与时俱进和高水准,就必须培育新生力量,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专业人才。所以,他格外重视学生的培养。他招生有着显著的特点,就是跨界,他的学生可能来自各种不同的专业,多学科交叉更能诞生创意,但是,这也意味着,要让其他专业的学生理解矿物加工,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帮助学生。

陈清如的学生杨玉芬说,在陈清如的督促和高要求下,“跨界”的学生们恶补了很多选矿、干法选煤、干法筛分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研究生还未入校,就先被陈清如带去了选煤厂。

同时,他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学生论文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会严格把关,甚至在眼睛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让学生把内容讲给他听。严厉至此,学生对他想说的更多的还是“感谢”,因为他对于学生们来讲不仅是严师,还是一名慈父,他会比学生更早的发出节日祝福短信,会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家的温暖。

凡是认定的科研方向和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陈清如院士都会不遗余力地推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前行的脚步从未停下。


人物资料 陈清如


       

       陈清如(1926.12.3- )矿物加工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 “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研制成功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设备,较好地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筛分,经济效益显著;成功地创建了“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授予国际选煤大会国际组委会首次设立的“终身成就奖”(IOC Chairman’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论著12部。

采编/木子亙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陈毓川院士:以“矿”写人生,书写“中国梦”

【矿冶人物】翟裕生院士:裕慰苍生,地矿赤子

【矿冶人物】陈景院士:在压力下阔步前行

【矿冶人物】崔崑: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

【矿冶人物】段宁院士:中国清洁生产奠基人